“强产业”绘就昆明乡村新图景
在临港社区开民宿的老板刘德东★◆■,正在收拾客房床铺。他发现5口人住250平方米的房子实在太大,物尽其用,就开了个民宿。“节假日或周末人会多一些,平时打工的、跑运输的人住得多。我的民宿干净卫生,价格也便宜■◆■★。★◆★■◆◆”他向住客介绍着每个房间,一砖一瓦,都用心设计过◆◆★■■■。搬到这里后,他有了新职业★■◆◆◆★,从水果种植户变成民宿老板■★■◆■。
西翥梨花白似雪,万溪梨花比雪白★◆◆。每年3月◆★★◆◆,五华■■★、呈贡这两地的梨花一开★★★,就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。
白鹤滩水电站建成蓄水后■◆◆,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。临港社区党总支书记潘有福介绍■◆◆■■■,社区以东川港建设◆◆■★◆、水上体验开发为契机,建设“借船出海★■◆”“以水活镇”的湖滨名镇。目前◆◆★,临港社区有民宿15家■★★■■、餐馆7家、旅游公司5家,配有摩托艇■◆、游船■■★、红船等水上娱乐船只,具备上千人的接待能力,已建成集民宿、餐饮、奇石、港口、土特产、水上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小镇。
“永生花不是假花,是把特定品种的鲜花经过脱水、上色、干燥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,在视觉和手感上很接近鲜花。”李双萍在永生花行业摸爬滚打快10年了■★◆★,跟她一路打拼下来的工友◆■■,大部分是女性。■◆“花朵分拣是一份需要耐心、细心的工作,所以车间里大多数是40岁到50岁的女性◆■★★◆。”
春有梨花漫山★◆★■◆■,秋有梨果飘香。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宝珠梨★◆◆★★,呈贡万溪冲成为昆明最早的网红村之一★★★★。万溪冲社区党总支书记唐跃介绍,乡村振兴实验区启动后,社区把山■◆、水、果园◆■■■◆、村庄无缝串联,让万溪冲社区对接城市功能,形成一个新的综合性业态。
今年3月5日,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:★★■“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◆◆◆★★,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,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,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★■”
青鱼社区曾是“水患村◆◆■”◆★◆★★,每年防汛期,滇池出水口排洪,河水便倒灌到社区◆★■,时间久了,水淹田就变成了搁置不耕的烂泥塘◆★■。转变思想、迎难而上。青鱼社区党委书记胡朝华提出,建一座水上乐园,以水治水、依水发展◆◆◆,探索解决水患矛盾的新路子■■。
五华区西翥街道陡普鲁社区的梨花种植面积达千余亩,赏花观景成为农民增收致富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■★,社区“梨花+梨果+特色旅游”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。
“2022年我们的营业收入560万元,今年我们计划营业额达1200万元。”南西桥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建昌信心满满地说◆◆。
50亿枝★◆■★■!昆明市晋宁鲜切花产量连续15年蝉联云南第一■■;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■◆★,富民县永富村通过流转土地打造近郊休闲旅游;通过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禄劝转龙天麻成了农户的“金疙瘩”;借开花洋芋扬名之势,东川区李子沟村推出◆★■“归园田居”式乡村旅游★◆◆■。
近年来★■,在晋宁区昆阳街道,大大小小的花卉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。“我们花卉合作社的农户不仅会种植、会采摘,还会直播。★★◆■”花卉合作社负责人张良一边介绍,一边展示着线年成立以来,昆阳街道逐步形成◆■★◆◆“公司+专业合作社+社员+基地建设◆★”和“斗南花卉市场+专业合作社+社员+基地建设”的模式,使种植★◆★◆★■、初加工、精深加工、销售一系列流程形成闭环。
于是村民自筹资金建设水上乐园乡村旅游项目■★★★。青鱼湾水上乐园项目建成至今,先后接待游客236万余人次,实现营业收入破亿元★◆◆★■★。
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,各种中药材正茁壮成长,工人们播种、覆土分工协作。这里种植的乌天麻每个重达300克,包装完成后将销往全国各地,深受市场青睐。目前,禄劝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2万亩■★★,综合产值超8.5亿元。
如今,公司已聘用了100多名村民。通过从事这份工作■◆★,他们每年人均增收近4万元。
从★◆★■“空壳村”到百万元村◆■◆■,每月有10万余人次前来游玩观光★■◆◆,石桥村村民年收入大增。2019年被确立为昆明市6个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后,石桥村探索出一条“盘活资源、能人带动、公司运行、多种受益、民主自治★★◆”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居山伴山、临水吃水。曾经贫瘠的土地能种出亿元产值的农产品,原本荒凉的山沟引得游人纷至沓来,春城农人的智与勤■■★★,赋予了山村新面貌■◆★■◆。
刚过去的这个周末,富民县石桥村游客盈门。泡温泉、烧烤、摘樱桃,绿水青山间,大家玩得十分尽兴。
早在2015年■★,由石桥村党员带头,53户村民入股510万元,成立富民南西桥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,建设集旅游接待、会务服务、餐饮小吃、温泉游泳★■◆、户外拓展、特色林果采摘于一体的南西桥酒店,为昆明乡村旅游、休闲度假再添新去处。
配菜、炒肉,锅铲声伴着碗筷声,“小江饭店■◆★”的老板娘李大姐在厨房里忙碌着■★◆◆,提前准备好菜品,中午客人来了上菜才能快■◆◆◆。一楼用来开餐馆,二楼是自家住房◆★★◆,搬到临港社区后,她仍然做着喜爱的事情。
当地村民李福美以前靠传统养殖维持生活,一年下来挣不到几个钱。自从把林地流转给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后,夫妻俩就地务工,一年下来有6万多元的收入。★■■★“这些年靠着种植中药材◆◆★■,家里盖起新房,生活越过越好。★■”李福美高兴地说。
在嵩明县杨林镇张官营村,每天都有上百万朵永生花或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,或搭乘国际专列出口到俄罗斯★★◆、荷兰、丹麦等国家。